從金融轉到科技,李文誠回顧他的人生歲月:「人生要有不斷的熱情及熱忱,才會讓你堅持並持續的走下去。」熱情的來源就是他內心最真正的聲音,對他來說充滿熱情的做事就是持之以恆的動力。
認知自己喜歡什麼
李文誠回想年少時的自己,笑著說:「那時候只懂得把升學當成目標。」在那個「成績好就該讀理工、進名校」的氛圍下,他順理成章地踏入了金融學系。
「但其實,我從來沒有真正想過自己喜歡什麼。」他坦言。
直到在東京求學的幾年,他開始接觸不同文化、不同價值觀,也開始觀察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。「我發現自己對人、對社會變化、對系統運作的背後邏輯,比起數字本身更感興趣。」這份覺察,成為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。
熱情的來源:理性之外的溫度
從東京大學畢業後,李文誠進入國際金融圈工作。那段期間,他以理性的思維、精準的數據分析與嚴謹的風險判斷,迅速在業界嶄露頭角,然而即便外界看來一帆風順,他的內心卻漸漸出現了另一種聲音。
「有時候我會問自己:這真的是我想要一輩子做的事嗎?」
他開始體會到,僅僅依靠數據與邏輯,並不能讓心靈獲得滿足。於是他決定在金融之外,尋找能讓自己重新燃起熱情的方向。
從金融到科技:用理性解構創新
在金融領域多年的經驗,讓他對市場脈動與技術創新產生高度興趣。
他觀察到金融科技(FinTech)的崛起,於是選擇離開原本穩定的高薪職位,遠赴新加坡創立一家科技公司。
「那是我人生中最具挑戰、也最充實的階段。」他笑著說。
起初一切從零開始,從募資、開發系統到市場推廣,每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。但他憑藉理工般的思維與務實的態度,一步步讓公司站穩腳步。
2018年,他選擇將經營權交給股東,回到台灣照顧年邁的父親。這一回歸,不僅讓他放慢腳步,更重新定義了「成功」的意義。
父親的話,改變了一生的方向
父親在臨終前的一句話,成為他此後人生的座右銘:
「我們家雖然不富裕,但曾受過許多人的幫助。希望你能把這份善意繼續傳下去。」
這句話讓李文誠決定放下追逐名利的腳步,轉而將重心放在「人與生命的連結」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,他接觸到鹿角蕨這種充滿生命力的植物,也從中領悟到「生長與延續」的哲理。
「鹿角蕨的生命力很強,即使環境再艱困,只要給它一點光、一點水,它就能重新長出新葉。那就像人生一樣。」
綠意家園的誕生:讓善意成為循環
秉持著父親的遺志,李文誠於2019年創立了【綠意家園】社群。
他希望透過植物種植與公益活動,讓更多人感受到「善」的力量。
「善不是喊口號,而是一種能被感受到的溫度。」他常對成員這麼說。
在社群中他不以「創辦人」自居,而是以「陪伴者」的角色存在,他會親自參與植栽分享、協助成員渡過難關,也會推動植物認養與助學公益活動,讓社群的善意不斷循環。
從事業到志業:活出心中的光
回顧這些年的轉變,李文誠感慨地說:
「過去我定義人生的標準是『成功』,但現在我更重視的是『有沒有幫助別人』。」
他將人生分成三個階段。工作,是挑戰與學習;事業,是熱情與成長;志業,則是貢獻與回饋。如今的他,已走在第三階段的路上。
除了經營綠意家園,也全身心的投入公益行列,並藉此分享關於生命的可貴與重要性,「我希望自己能像一棵樹,不論風雨,都能讓別人靠近時,感受到一份平靜。」
善與熱情,是最長遠的投資
從東京到新加坡,從金融到園藝,李文誠的人生像是一場「理性與感性」的對話,如今他明白,真正的成就不是擁有多少,而是能為多少人帶來希望。
「植物教會我一件事:只要還願意呼吸,就有再長出新葉的可能。」在綠意家園的每一個角落,他都在實踐著這句話。讓愛與善,繼續生長。